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

点击数:534 | 发布时间:2024-12-09 | 来源:www.gzjwsw.com

    1、选择题(共10小题,每小题5分,满分50分)
    1.准线为x=﹣2的抛物线的规范方程为()
    A.y2=﹣8x B.y2=8x C.x2=8y D.x2=﹣8y
    2.设x∈R,则x>e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()
    A.x>1 B.x<1 C.x>3 D.x<3
    3.不等式ax2+bx﹣2≥0的解集为 ,则实数a,b的值为()
    A.a=﹣8,b=﹣10 B.a=﹣1,b=9 C.a=﹣4,b=﹣9 D.a=﹣1,b=2
    4.已知函数f(x)=(x﹣3)ex,则f′(0)=()
    A.2 B.﹣2 C.3 D.4
    5.首项a1>0的等差数列{an}的前n项和为Sn,若S5=S12,则Sn获得值时n的值为()
    A.7 B.8或9 C.8 D.10
    6.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,恰好是含60°角的菱形的四个顶点,则椭圆的离心率为()
    A. B. C. 或 D. 或
    7.等比数列{an}的各项均为正数,且a5a6+a4a7=18,则log3a1+log3a2+…log3a10=()
    A.12 B.10 C.8 D.2+log35
    8.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()
    A.已知x,y∈R,则 是 的充要条件
    B.当0<x≤2时,函数y=x﹣ 无值
    C.a,b∈R,
    D.x∈R,sinx+cosplayx=
    9.在△ABC中,角A、B、C所对的边分别为a,b,c,若 ,且 ,则下列关系肯定不成立的是()
    A.a=c B.b=c C.2a=c D.a2+b2=c2
    10.已知函数f(x)=(1﹣ )ex,若同时满足条件:
    ①x0∈(0,+∞),x0为f(x)的一个很大值点;
    ②x∈(8,+∞),f(x)>0.
  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()
    A.(4,8] B.[8,+∞) C.(﹣∞,0)∪[8,+∞) D.(﹣∞,0)∪(4,8]

    2、填空题(共5小题,每小题5分,满分25分)
    11.命题“x∈N,x2≠x”的否定是.
    12.在△ABC中,若BC=3,∠A= ,AC= ,则∠C的大小为.
    13.曲线f(x)=xsin x在点( , )处的切线方程是.
    14.已知函数f(x)的概念域为[1,+∞),且f(2)=f(4)=1,f′(x)是f(x)的导函数,函数y=f′(x)的图象如图所示,则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地区的面积是.

    15.以下几个命题中: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(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)
    ①设A,B为两个定点,k为非零常数,| |﹣| |=k,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;
    ②平面内,到定点(2,1)的距离与到定直线3x+4y﹣10=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;<
    ③双曲线 与椭圆 有相同的焦点;
    ④若方程2x2﹣5x+a=0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,则0<a<3.

    3、解答卷(共6小题,满分75分)
    16.已知命题p:x0∈R,使得 成立;命题q:函数y=loga(x+1)在区间(0,+∞)上为减函数;
    (1)若命题¬p为真命题,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;
    (2)若命题“p或q”为真命题,且“p且q”为假命题,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.
    17.在△ABC中,角A、B、C所对的边分别为a,b,c,且a,b,c成等比数列.
    (Ⅰ)若 ,B=60°,求a,b,c的值;
    (Ⅱ)求角B的取值范围.
    18.已知椭圆 + =1(a>b>0)的左、右焦点分别为F1,F2,点P在此椭圆上,且PF1⊥F1F2,|PF1|= ,|PF2|= .
    (1)求椭圆的方程;
    (2)若直线l过圆x2+y2+4x﹣2y=0的圆心M且交椭圆于A,B两点,且A,B关于点M对称,求直线l的方程.
    19.数列{an}满足a1=1且8an+1an﹣16an+1+2an+5=0(n≥1).记 .
    (Ⅰ)求b1、b2、b3、b4的值;
    (Ⅱ)求数列{bn}的通项公式及数列{anbn}的前n项和Sn.
    20.一个截面为抛物线形的旧河道(如图1),河口宽AB=4米,河深2米,现要将它截面改造为等腰梯形(如图2),需要河道深度不变,而且施工时只能挖土,不准向河道填土.
    (1)打造适合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弧AB的规范方程;
    (2)试求当截面梯形的下底(较长的底边)长为多少米时,才能使挖出的土最少?

    21.如图,动点M到两定点A(﹣1,0)、B(2,0)构成△MAB,且∠MBA=2∠MAB,设动点M的轨迹为C.
    (Ⅰ)求轨迹C的方程;
    (Ⅱ)设直线y=﹣2x+m与y轴交于点P,与轨迹C相交于点Q、R,且|PQ|<|PR|,求 的取值范围.

    2024-2024学年山东淄博高青县高中二年级(上)期末数学试题(文科)
   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
    1、选择题(共10小题,每小题5分,满分50分)
    1.准线为x=﹣2的抛物线的规范方程为()
    A.y2=﹣8x B.y2=8x C.x2=8y D.x2=﹣8y
    抛物线的规范方程.
    计算题;方程思想;综合法;圆锥曲线的概念、性质与方程.
    先依据准线求出p的值,然后可判断抛物线的规范方程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进而可设抛物线的规范形式,将p的值代入可得答案.
    解:由题意可知: =2,∴p=4且抛物线的规范方程的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
    故可设抛物线的规范方程为:y2=2px
    将p代入可得y2=8x
    故选:B.
   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规范方程,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.属基础题.
    2.设x∈R,则x>e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()
    A.x>1 B.x<1 C.x>3 D.x<3
    必要条件.
    规律型.
    依据必要不充分的概念即可得到结论.
    解:当x>1时,满足条件.
    x<1是x>e的既非必要也不充分条件.
    x>3是x>e的充分非必要条件.
    x<3是x>e的既非必要也不充分条件.
    故选:A.
   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应用,借助概念是解决本题的重点,比较基础.
    3.不等式ax2+bx﹣2≥0的解集为 ,则实数a,b的值为()
    A.a=﹣8,b=﹣10 B.a=﹣1,b=9 C.a=﹣4,b=﹣9 D.a=﹣1,b=2
   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.
   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.
    由不等式ax2+bx﹣2≥0的解集为 ,可得 解出即可.
    解:∵不等式ax2+bx﹣2≥0的解集为 ,

    解得a=﹣4,b=﹣9.
    故选:C.
   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,是基础题.
    4.已知函数f(x)=(x﹣3)ex,则f′(0)=()
    A.2 B.﹣2 C.3 D. 4
    导数的运算.
    导数的综合应用.
    依据函数的导数公式直接进行求导,然后即可求f'(0)的值.
    解:∵f(x)=(x﹣3)ex,
    ∴f'(x)=ex+(x﹣3)ex=(x﹣2)ex,
    ∴f'(0)=(0﹣2)e0=﹣2,
    故选:B.
    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计算,需要熟练学会容易见到函数的导数公式与导数的运算法则,比较基础.
    5.首项a1>0的等差数列{an}的前n项和为Sn,若S5=S12,则Sn获得值时n的值为()
    A.7 B.8或9 C.8 D.10
  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.
  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.
    由已知条件借助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出a1=﹣8d,再结合题设条件推导出Sn= ,由此借助二次函数的对称性能求出结果.
    解:∵首项a1>0的等差数列{an}的前n项和为Sn,S5=S12,
    ∴ ,
    解得a1=﹣8d,
    ∵a1>0,
    ∴d<0,

    = ,
    ∵d<0,
    ∴Sn是一个关于n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,
    ∵S5=S12,
    ∴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知:
    当 ,即n=8或n=9时,Sn获得值.
    故选B.
   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,解题时应该注意二次函数性质的合理运用,是中档题.
    6.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,恰好是含60°角的菱形的四个顶点,则椭圆的离心率为()
    A. B. C. 或 D. 或
    椭圆的简单性质.
    分类讨论;剖析法;圆锥曲线的概念、性质与方程.
    由题意可得tan30°= ,或tan60°= ,再由a,b,c的关系和离心率公式,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值.
    解:因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两个顶点,
    是一个含60°角的菱形的四个顶点,
    则tan30°= ,或tan60°= ,
    当 = 时,即b= c,即有a= =2c,
    由e= = ;
    当 = 时,即b= c,即有a= = c,
    由e= = .
    可得离心率为 或 .
    故选:C.
    本题考查椭圆的规范方程,与简单性质的应用,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办法是解题的重点.
    7.等比数列{an}的各项均为正数,且a5a6+a4a7=18,则log3a1+log3a2+…log3a10=()
    A.12 B.10 C.8 D.2+log35
    等比数列的性质;对数的运算性质.
    计算题.
    先依据等比中项的性质可知a5a6=a4a7,进而依据a5a6+a4a7=18,求得a5a6的值,最后依据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得log3a1+log3a2+…log3a10=log3(a5a6)5答案可得.
    解:∵a5a6=a4a7,
    ∴a5a6+a4a7=2a5a6=18
    ∴a5a6=9
    ∴log3a1+log3a2+…log3a10=log3(a5a6)5=5log39=10
    故选B
   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.解题的重点是灵活借助了等比中项的性质.
    8.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()
    A.已知x,y∈R,则 是 的充要条件
    B.当0<x≤2时,函数y=x﹣ 无值
    C.a,b∈R,
    D.x∈R,sinx+cosplayx=
    特称命题.
    证明题;整体思想;综合法;浅易逻辑.
    A借助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进行判断
    B借助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判断
    C依据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进行判断
    D依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进行判断
    解:A.当x=4,y=1,满足 ,但 不成立,即 不是 的充要条件,故A错误,
    B.当0<x≤2时,函数y=x﹣ 为增函数,则当x=2时,函数获得值,故B错误,
    C.当a,b<0时, 不成立,故C错误,
    D.sinx+cosplayx= sin(x+ )∈[﹣ , ],
    ∵ ∈[﹣ , ],∴x∈R,sinx+cosplayx= ,故D正确,
    故选:D
    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伪判断,涉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,函数单调性,基本不等式与三角函数的真伪判断,要点较多,综合性较强,但困难程度不大.
    9.在△ABC中,角A、B、C所对的边分别为a,b,c,若 ,且 ,则下列关系肯定不成立的是()
    A.a=c B.b=c C.2a=c D.a2+b2=c2
    余弦定理.
    解三角形.
    借助余弦定理表示出cosplayA,将已知第一个等式代入求出cosplayA的值,确定出A度数,再借助正弦定理化简第二个等式,求出sinB的值,确定出B的度数,进而求出C的度数,确定出三角形ABC形状,即可做出判断.
    解:∵b2+c2﹣a2= bc,
    ∴cosplayA= = ,
    ∴A=30°,
    由正弦定理化简b= a,得到sinB= sinA= ,
    ∴B=60°或120°,
    当B=60°时,C=90°,此时△ABC为直角三角形,
    得到a2+b2=c2,2a=c;
    当B=120°时,C=30°,此时△ABC为等腰三角形,
    得到a=c,
    综上,b=c未必成立,
    故选:B.
    此题考查了正弦、余弦定理,与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,熟练学会定理是解本题的重点.
    10.已知函数f(x)=(1﹣ )ex,若同时满足条件:
    ①x0∈(0,+∞),x0为f(x)的一个很大值点;
    ②x∈(8,+∞),f(x)>0.
  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()
    A.(4,8] B.[8,+∞) C.(﹣∞,0)∪[8,+∞) D.(﹣∞,0)∪(4,8]
    函数在某点获得极值的条件;借助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.
    导数的综合应用.
    求导数,由①得到 ;
    由②x∈(8,+∞),f(x)>0,故仅需f(x)在(8,+∞)上的最小值大于0即可,
    分别解出不等式即可得到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4<a≤8.
    解:因为 ,则 =
    令f′(x)=0,则 ,
    故函数f(x)在(﹣∞,x1),(x2,+∞)上递增,在(x1,x2)上递减
    因为x∈(8,+∞),f(x)>0,故仅需f(x)在(8,+∞)上的最小值大于0即可,
    当x2>8,即 时,函数f(x)在(8,+∞)上的最小值为 ,此时无解;
    当x2≤8,即 时,函数f(x)在(8,+∞)上的最小值为 ,解得a≤8.
    又由x0∈(0,+∞),x0为f(x)的一个很大值点,故 解得a>4;
   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4<a≤8
    故答案为 A
    本题考查函数在某点获得极值的条件,是基础题.
    2、填空题(共5小题,每小题5分,满分25分)
    11.命题“x∈N,x2≠x”的否定是x∈N,x2=x.
    命题的否定.
    浅易逻辑.
    依据全名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可得到结论.
    解:∵全名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,
    ∴命题的否定是:x∈N,x2=x.
    故答案为:x∈N,x2=x.
    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,比较基础.
    12.在△ABC中,若BC=3,∠A= ,AC= ,则∠C的大小为 .
    正弦定理.
    计算题;转化思想;数形结合法;解三角形.
    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sinB= = ,由大边对大角可得0<B< ,即可解得B的值,借助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C的值.
    解:∵BC=3,∠A= ,AC= ,
    ∴由正弦定理可得:sinB= = = ,
    ∵AC<BC,由大边对大角可得:0<B< ,
    ∴B= ,
    ∴C=π﹣A﹣B= .
    故答案为: .
   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,三角形内角和定理,大边对大角,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,求B的值是解题的重点,是中档题.
    13.曲线f(x)=xsin x在点( , )处的切线方程是x﹣y=0.
    借助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.
    导数的定义及应用.
    求导函数,求出切线的斜率,再求出切点的坐标,可得切线方程.
    解:∵f(x)=xsinx,
    ∴f′(x)=sinx+xcosplayx,
    ∴f′( )=1,
    ∵f( )= ,
    ∴曲线f(x)=xsin x在点( , )处的切线方程是y﹣ =x﹣ ,即x﹣y=0.
    故答案为:x﹣y=0.
    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,考查切线方程,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,是基础题.
    14.已知函数f(x)的概念域为[1,+∞),且f(2)=f(4)=1,f′(x)是f(x)的导函数,函数y=f′(x)的图象如图所示,则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地区的面积是3.

   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.
    数形结合;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.
    依据函数图象,确定f(x)在[1,3)上是减函数,在[3,+∞)上是增函数,结合f(2)=f(4)=1,可得一个关于x,y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,画出满足条件的可行域,依据平面图形,由面积公式可得答案.
    解:由图可知,f(x)在[1,3)上是减函数,在[3,+∞)上是增函数,
    又f(2)=f(4)=1,f(2x+y)≤1,
    所以2≤2x+y≤4,
    从而不等式组为 ,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,
    其面积为S=×2×4﹣×1×2=3.
    故答案为:3

   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,函数的图象与性质,平面地区的面积问题是线性规划问题中一类要紧题型,在解题时,重点是正确地画出平面地区,然后结合有关面积公式求解.
    15.以下几个命题中: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③④(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)
    ①设A,B为两个定点,k为非零常数,| |﹣| |=k,则动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;
    ②平面内,到定点(2,1)的距离与到定直线3x+4y﹣10=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;<
    ③双曲线 与椭圆 有相同的焦点;
    ④若方程2x2﹣5x+a=0的两根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,则0<a<3.
    曲线与方程.
    综合题;方程思想;综合法;圆锥曲线的概念、性质与方程.
    ①依据双曲线的概念知①不正确;
    ②说明点(2,1)在直线3x+4y﹣10=0上,不满足抛物线的概念;
    ③双曲线的离心率大于1,椭圆的离心率小于1大于0,即可断定;
    ④求出双曲线的焦点与椭圆的焦点,即可断定.
    解:①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,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k(k<|F1F2|)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,当0<k<|AB|时是双曲线的一支,当k=|AB|时,表示射线,∴①不正确;
    ②在平面内,点(2,1)在直线3x+4y﹣10=0上,
    ∴到定点(2,1)的距离与到定直线3x+4y﹣10=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不是抛物线,∴②不正确;
    ③双曲线 与椭圆 的焦点都是(± ,0),有相同的焦点,正确;
    ④正确方程2x2﹣5x+a=0的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,则 ,∴0<a<3,正确;
    故答案为:③④.
    本题通过命题真伪的断定考查椭圆、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、性质和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等问题,是综合题目.
    3、解答卷(共6小题,满分75分)
    16.已知命题p:x0∈R,使得 成立;命题q:函数y=loga(x+1)在区间(0,+∞)上为减函数;
    (1)若命题¬p为真命题,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;
    (2)若命题“p或q”为真命题,且“p且q”为假命题,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.
    复合命题的真伪.
    浅易逻辑.
   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复合命题的真伪断定,解决的方法是先判断组成复合命题的简单命题的真伪,再依据真值表进行判断.
    解:(1)∵命题p:x0∈R,使得 成立
    ∴¬p:x∈R,ax2﹣2x﹣1≤0成立
    ∴①a≥0时 ax2﹣2x﹣1≤0不恒成立
    ②由 得a≤﹣1
    (2)∵命题q:函数y=loga(x+1)在区间(0,+∞)上为减函数
    ∴命题q为真,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:0<a<1
    ∵命题“p或q”为真,且“p且q”为假,
    ∴命题p、q一真一假
    ①当p真q假时,则 ,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,﹣1<a≤0或a≥1
    ②当p假q真时,则 ,实数a的取值范围:无解
    ∴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﹣1<a≤0或a≥1
   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复合命题的真伪断定,是基础题目
    17.在△ABC中,角A、B、C所对的边分别为a,b,c,且a,b,c成等比数列.
    (Ⅰ)若 ,B=60°,求a,b,c的值;
    (Ⅱ)求角B的取值范围.
    等比数列的性质;余弦定理.
    综合题;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;解三角形.
    (Ⅰ)借助等比数列的性质,可得b2=ac,再结合余弦定理,即可求a,b,c的值;
    (Ⅱ)借助余弦定理,结合基本不等式,即可求角B的取值范围.
    解:(Ⅰ)∵a,b,c成等比数列,
    ∴b2=ac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(2分)
    ∵B=60°
    ∴ 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(4分)
    联立方程组 ,
    解得 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(6分)
    (Ⅱ) 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(8分)
    ∵a2+c2≥2ac,∴ 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(10分)
    ∴0°<B≤60°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(12分)
   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,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,考查基本不等式,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,正确运用余弦定理是重点.
    18.已知椭圆 + =1(a>b>0)的左、右焦点分别为F1,F2,点P在此椭圆上,且PF1⊥F1F2,|PF1|= ,|PF2|= .
    (1)求椭圆的方程;
    (2)若直线l过圆x2+y2+4x﹣2y=0的圆心M且交椭圆于A,B两点,且A,B关于点M对称,求直线l的方程.
    椭圆的应用.
    综合题;压轴题.
    解:(Ⅰ)由题意可知2a=|PF1|+|PF2|=6,a=3, ,由此可求出椭圆C的方程.
    (Ⅱ)解法1、设A,B的坐标分别为(x1,y1)、(x2,y2).设直线l的方程为y=k(x+2)+1,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(4+9k2)x2+(36k2+18k)x+36k2+36k﹣27=0.由于A,B关于点M对称.所以 .解得 ,由此可求出直线l的方程.
    (Ⅱ)解法2、设A,B的坐标分别为(x1,y1),(x2,y2).由题意x1≠x2且 ,① ,②
    由①﹣②得 .③由于A、B关于点M对称,所以x1+x2=﹣4,y1+y2=2,代入③得直线l的斜率为 ,由此可求出直线l的方程.
    解:(Ⅰ)由于点P在椭圆C上,所以2a=|PF1|+|PF2|=6,a=3.
    在Rt△PF1F2中, ,
    故椭圆的半焦距c= ,
    从而b2=a2﹣c2=4,
   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=1.
    (Ⅱ)解法1、
    设A,B的坐标分别为(x1,y1)、(x2,y2).
    已知圆的方程为(x+2)2+(y﹣1)2=5,
   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(﹣2,1).
    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
    y=k(x+2)+1,
   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
    (4+9k2)x2+(36k2+18k)x+36k2+36k﹣27=0.
    由于A,B关于点M对称.
    所以 .
    解得 ,
   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,
    即8x﹣9y+25=0.
    (经检验,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)
    (Ⅱ)解法2、
    已知圆的方程为(x+2)2+(y﹣1)2=5,
   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(﹣2,1).
    设A,B的坐标分别为(x1,y1),(x2,y2).
    由题意x1≠x2且 ,① ,②
    由①﹣②得 .③
    由于A、B关于点M对称,
    所以x1+x2=﹣4,y1+y2=2,
    代入③得 = ,
    即直线l的斜率为 ,
   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﹣1= (x+2),
    即8x﹣9y+25=0.
    (经检验,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.)
    本题综合考查直线和圆、椭圆的地方关系,解题时要认真审题,仔细解题,防止错误.
    19.数列{an}满足a1=1且8an+1an﹣16an+1+2an+5=0(n≥1).记 .
    (Ⅰ)求b1、b2、b3、b4的值;
    (Ⅱ)求数列{bn}的通项公式及数列{anbn}的前n项和Sn.
    数列的求和;数列递推式.
    计算题;压轴题.
    (法一)(I)由a1结合递推公式可求a2,a3,a4,代入 求b1,b2,b3,b4
    (II)先由(I)中求出的b1,b2,b3,b4的值,察看规律可猜想数列 为等比数列,进而可求bn,结合,从而猜想得以证明,代入求出anbn,进而求出前n和sn
    (法二)(I) 代入递推公式可得 ,代入可求b1,b2,b3,b4
    (II)借助(I)中的递推关系个架构数列 为等比数列,从而可求bn,sn
    (法三)(I)同法一
    (II)先由(I)中求出的b1,b2,b3,b4的值,察看规律可猜想数列bn+1﹣bn为等比数列,仿照法一再证明猜想,依据求通项的办法求bn,进一步求sn
    解:法1、
    (I)a1=1,故 ; ,
    故 ; ,
    故 ; ,
    故 .
    (II)因 ,
    故猜想 是首项为 ,公比q=2的等比数列.
    因an≠2,(不然将an=2代入递推公式会致使矛盾)故 .
    因 ,

    故 确是公比为q=2的等比数列.
    因 ,故 , ,
    由 得 ,
    故Sn=a1b1+a2b2+…+anbn= = =
    法2、
    (Ⅰ)由 得 ,代入递推关系8an+1an﹣16an+1+2an+5=0,
    整理得 ,即 ,
    由a1=1,有b1=2,所以 .
    (Ⅱ)由 ,
    所以 是首项为 ,公比q=2的等比数列,
    故 ,即 .
    由 ,得 ,
    故Sn=a1b1+a2b2+…+anbn= = = .
    法3、
    (Ⅰ)同解法一
    (Ⅱ) 猜想{bn+1﹣bn}是首项为 ,
    公比q=2的等比数列,
    又因an≠2,故 .
    因此 =

    = .
    因 是公比q=2的等比数列, ,
    从而bn=(bn﹣bn﹣1)+(bn﹣1﹣bn﹣2)+…+(b2﹣b1)+b1=
    =
    = .
    由 得 ,
    故Sn=a1b1+a2b2+…+anbn= = = .
    本题考查了数列的综合运用:递推关系的运用,架构等比求数列通项,累加求通项,总结推理的运用,综合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运算能力.
    20.一个截面为抛物线形的旧河道(如图1),河口宽AB=4米,河深2米,现要将它截面改造为等腰梯形(如图2),需要河道深度不变,而且施工时只能挖土,不准向河道填土.
    (1)打造适合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弧AB的规范方程;
    (2)试求当截面梯形的下底(较长的底边)长为多少米时,才能使挖出的土最少?

    抛物线的应用.
    应用题.
    (1)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,AB中垂线为y轴打造直角坐标系,一依题意可知A,B的坐标,设出抛物线的方程,把点B代入求得p,进而可求得抛物线的方程.
    (2)设等腰梯形的腰与抛物线相切于P,则可借助导函数求得P的切线的斜率,表示直线l的方程,分别令y=0和2求得x,借助梯形面积求得面积的表达式,借助基本不等式求得三角形面积的小值.
    解:(1)如图: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,AB中垂线为y轴打造直角坐标系
    则A(﹣2,2),B(2,2)
   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=2Py(P>0),
    将点B(2,2)代入得P=1
    所以抛物线弧AB方程为x2=2y(﹣2≤x≤2)
    (2)设等腰梯形的腰与抛物线相切于 ,(可以t>0)
    则过 的切线l的斜率为y′|x=t=t
    所以切线l的方程为: ,即
    令y=0,得 ,
    令y=2,得 ,
    所以梯形面积
    当仅当 ,即 时,“=”成立
    此时下底边长为
    答:当梯形的下底边长等于 米时,挖出的土最少.

    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的常识;考查直线方程的常识;考查由函数导数或辨别式法求曲线切线的常识;考查应用函数单调性或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的常识;考查选择适合参数打造数学式子研究几何图形的分析几何思维;考查依据实质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(即数学建模能力).
    21.如图,动点M到两定点A(﹣1,0)、B(2,0)构成△MAB,且∠MBA=2∠MAB,设动点M的轨迹为C.
    (Ⅰ)求轨迹C的方程;
    (Ⅱ)设直线y=﹣2x+m与y轴交于点P,与轨迹C相交于点Q、R,且|PQ|<|PR|,求 的取值范围.

   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;圆锥曲线的轨迹问题.
    综合题;压轴题.
    (Ⅰ)设出点M(x,y),分类讨论,依据∠MBA=2∠MAB,借助正切函数公式,打造方程化简即可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;
    (Ⅱ)直线y=﹣2x+m与3x2﹣y2﹣3=0(x>1)联立,消元可得x2﹣4mx+m2+3=0①,借助①有两根且均在(1,+∞)内
    可知,m>1,m≠2设Q,R的坐标,求出xR,xQ,借助 ,即可确定 的取值范围.
    解:(Ⅰ)设M的坐标为(x,y),显然有x>0,且y≠0
    当∠MBA=90°时,点M的坐标为(2,±3)
    当∠MBA≠90°时,x≠2,由∠MBA=2∠MAB有tan∠MBA= ,
    化简可得3x2﹣y2﹣3=0
    而点(2,±3)在曲线3x2﹣y2﹣3=0上
    综上可知,轨迹C的方程为3x2﹣y2﹣3=0(x>1);
    (Ⅱ)直线y=﹣2x+m与3x2﹣y2﹣3=0(x>1)联立,消元可得x2﹣4mx+m2+3=0①
    ∴①有两根且均在(1,+∞)内
    设f(x)=x2﹣4mx+m2+3,∴ ,∴m>1,m≠2
    设Q,R的坐标分别为(xQ,yQ),(xR,yR),
    ∵|PQ|<|PR|,∴xR=2m+ ,xQ=2m﹣ ,
    ∴ = =
    ∵m>1,且m≠2
    ∴ ,且
    ∴ ,且
    ∴ 的取值范围是(1,7)∪(7,7+4 )
    本题以角的关系为载体,考查直线、双曲线、轨迹方程的求解,考查思维能力,运算能力,考查思维的严谨性,解题的重点是确定参数的范围.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(https://www.scxhcf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